傳統技藝--藍染 |

和藹可親的莊世琦老師 |
藍染的基本概念
在台灣的先民以稻米、甘蔗及稱為「大菁」的藍草為主要經濟作物;特別是台北盆地的東、北部山區及大嵙崁溪上游一帶遍植藍草。在台灣的傳統染藍植物有山藍(又稱為馬藍)及木藍。
中國民間的印染花布花樣繁多,漢民族多採紙版雕鏤花紋為型版,刮印防染糊劑再將被染物加以浸染,染成白底藍花或藍底白花的「藍印花布」。
|
|
沉澱法製靛
藍草採收後必須用沉澱法或堆積發酵法製成藍靛,藍草秤重後浸入水中,待藍草腐爛後撈出,於浸液中加入石灰乳水,快速攪拌、打靛,待靛泥下沉,倒出上澄液,取出靛泥濾乾水分,即可收藏備用。
|
|
貼布膠處理
於木板表面塗上一層薄薄的貼布膠,等待貼布膠凝固後才可以使用,此用途為固定被染物。
|
|
型版製作
以柿紙當印花的型版,依所設計的圖案予以雕透,類似剪紙,但設計難度比較高,新手雕製型版應以簡單、大方為主,待熟悉各式型版可能遇到的問題,再進階設計較複雜的圖案,以避免產生挫敗感。
|
|
防染糊處理
防染糊是黃豆粉及石灰以1:1的比例所調製而成的,將型版泡水拭乾後放置於被染物上,以手輕壓固定,再以刮板取適量防染糊,均勻塗於型版上,須在防染糊未乾之前將被染物取下,以避免防染糊脫落。
|
|
染缸處理
採用快速還原法,將藍靛、水依比例調製,再加上葡萄糖、保險粉、石灰乳水,攪伴均勻後靜置待用。
|
|
染布處理
將被染物以清水浸濕微乾後,張開被染物浸入染缸內2~5分鐘,取出後也須完全張開被染物,以利在空氣中進行氧化,可重複多次染色以加深被染物的顏色。
|
固色處理
完成染布動作後,先將被染物以清水沖洗,再將其浸泡到醋酸液中,再充分水洗即大功告成。
|
成果展示

|
烏龍茶包
& 版權所有
93.8.24
|